股骨头坏死的典型症状:初期,站立时髋部疼痛,躺下时会缓解;严重时,走路变跛、有僵硬感,难以站起身,移动就会痛。
图片
股骨头坏死的常见原因:髋关节脱臼或骨折、喝酒太多、服用类固醇、有血管炎等疾病。
图片
图片
医院诊断为“两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其脉弦而细,舌质红绛苔薄。
白芍24克 炙甘草12克
服药三剂即效,疼痛减轻。考虑到病程久而血脉瘀滞不利,因而又疏:当归、赤芍、花粉、甘草节、丹皮各10克,乳香、没药、川芎、浙贝、陈皮、山甲珠、皂角刺各6克,银花12克。服三剂后,再用赤小豆当归散与芍药甘草汤交替服用两个多月,则诸证皆消。经x光片复查,两侧股骨头血运通畅良好。
【解说】芍药甘草汤在《伤寒论》中用来治疗“脚挛急”。本方药味精简不繁,却具有酸甘合化为阴之妙,有柔肝和脾,滋阴养血,缓解筋脉拘急之功,善于治疗血脉不利所致的拘急疼痛。《朱氏集验方》称之为“去杖汤”,主治脚弱无力,行步艰难。临床经验证明,本方对于因阴血虚少而引起的两足痉挛性疼痛或腓肠肌痉挛性疼痛不可伸直,而见脉弦舌红者,多有良效。并且,对于化脓性髋关节炎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所引起的局部疼痛或肿痛,先服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然后再用仙方活命饮化瘀散结,疗效甚佳。如果腿胫挛急,证情像芍药甘草汤证而无效时,酌加羚羊角、钩藤之即瘥。
以上涉及三个方剂赤小豆当归散、芍药甘草汤、仙方活命饮,介绍如下:
图片
图片
【功能主治】调和肝脾,缓急止痛。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备注】本方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图片
图片
主治 :一切疮疡,不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此止痛消毒之圣药也。
[方解]本方主治疮疡肿毒初起而属阳证者。阳证痈疡多为热毒壅聚,气滞血瘀痰结而成。(《灵枢·痈疡篇》)说:“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热毒壅聚,营气郁滞,气滞血瘀,聚而成形,故见局部红肿热痛;邪正交争于表,故身热凛寒;正邪俱盛,相搏于经,则脉数有力。阳证痈疮初起,治宜清热解毒为主,配合理气活血、消肿散结为法。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最善清热解毒疗疮,前人称之谓“疮疡圣药”,故重用为君。然单用清热解毒,则气滞血瘀难消,肿结不散,又以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共为臣药。疮疡初起,其邪多羁留于肌肤腠理之间,更用辛散的白芷、防风相
图片
毒。若用之得当,则“脓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本方与普济消毒饮均属清热解毒方剂。但普济消毒饮所治为大头瘟,系肿毒发于头面者,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为法,并佐以升阳散火,发散郁热;本方则通治阳证肿毒,于清热解毒中,伍以行气活血,散结消肿之品,对痈疮初起更宜。
图片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热毒痈肿的常用方,前人云: “此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也”,凡痈肿初起属于阳证者均可运用。临床应用以局部红肿xian痛,甚则伴有身热凛寒,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红肿痛甚,热毒重者,可加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野菊花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便秘者,加大黄以泻热通便;血热盛者加丹皮以凉
图片
阴证疮疡忌用;脾胃本虚,气血不足者均应慎用。
图片
图片
【制法】上二味,杵为散。
【功能主治】排脓血,除湿热。主伤寒狐惑;下血,先血后便;肠痈便脓。
【用法用量】浆水调服2克,日三服。
【备注】本方用赤小豆渗湿清热,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去瘀生新,浆水清凉解毒。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
图片
2、恒古骨伤愈合剂
处方:陈皮10g红花15g三七30g杜仲30g人参20g黄芪40g 洋金花6g 钻地风10g鳖甲10g
图片
注意(1)骨折患者需固定复位后再用药。(2)心、肺、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实盘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